鳴石樂集樂壇新秀 薛詠心大提琴獨奏會

這場大提琴獨奏會串起三個世紀的音樂軌跡,從巴赫的莊嚴冥想到李蓋蒂的現代探索,再走向德伏札克的浪漫激情。巴赫《第六號無伴奏組曲》的前奏曲與薩拉邦德,以純粹的音色揭開序幕,讓聽者走入沉靜的心靈空間。舒曼的作品則以詩意展現大提琴在浪漫語言中的細膩表情。李蓋蒂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以創新的聲響帶來強烈的情感衝擊。隨後,孟德爾頌、斯克里亞賓與德伏札克的作品,以鋼琴與大提琴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情感層次,從溫柔的低語到壯闊的歌唱。整場音樂會如一段從孤獨到共鳴的旅程,帶著聽眾在音符之間尋找人聲無法說盡的深情。

演出曲目
J. S. Bach (1685-1750): Cello Suite No. 6 in D Major: Prelude
巴赫:大提琴第六號無伴奏組曲: 前奏曲

J. S. Bach (1685-1750):  Cello Suite No. 6 in D Major: Sarabande
巴赫:大提琴第六號無伴奏組曲: 薩拉邦 德舞曲

C. A. Piatti (1822-1901): 12 Caprices,Op. 25 No. 3  Moderato
皮亞蒂:12 首隨想曲,作品 25第三首 中庸的速度

R.Schumann (1810-1856): Fantasiestücke,Op.73,No.1 Zart und mit Ausdruck
舒伯特:《幻想小品》,作品 73號,第一首 溫柔和有表情的

G. Ligeti (1923-2006): Sonata for Solo Cello
李蓋蒂: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F.Mendellsohn (1809-1847):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No. 2, Op. 58, Mov. 1 Allegro assai vivace
孟德爾頌: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作 品 58,第一樂 很快的甚快板

A. Scriabin (1872-1915): Romance for Cello and Piano
斯克里亞賓:大提琴與鋼琴《浪漫曲》

A. Dvořák (1841-1904):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Mov.1 Allegro
德佛札 克:B 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第一樂章 快板

演出者簡介:
大提琴/薛詠心 

就讀台北美國學校 12 年級,自 7 歲開始學習大提琴,目前師從黃日昇老師,並曾接受楊文信、Y. Kim、G. Scaglione 大師班及 S. Doane 教授暑期指導。詠心近年參加國內外比賽皆獲得優異成績,2023 年參賽獲協奏曲獨奏資格,與台北愛樂少年樂團於台北中山堂合作演出,亦獲選「鳴石樂集樂壇新秀」於 2024 年舉辦獨奏會,同年榮獲紐約國際古典音樂比賽首獎、112 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高中 B 組特優第一名等。2025 年 5 月再度於中山堂TIOMA 協奏曲得獎音樂會演出,並在 7 月於紐約卡內基廳 Weill Hall 演出。

詠心也熱衷於室內樂及樂團音樂,享受和朋友一同玩音樂的樂趣,自 2018 年加入台北愛樂少年樂團至今,每年參與樂團於國家音樂廳、衛武營音樂廳及中山堂等地的演出。近三年獲選代表學校至曼谷、新加坡、雅加達參加 IASAS 音樂節演出,並於 2023 年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國中B組弦樂四重奏特優

鋼琴合作 王文娟

王文娟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取得音音樂藝術博士學位,師從鋼琴家魏樂富 Prof.Rolf-Peter Wille教授。此前師從陳泰成、蔡佳憓、Mikhail Kollontay、Marina Drozdowa、吳瑩珊等教授。曾擔任臺北藝術大學 2009駐校藝術家、獲2007國臺交鋼琴協奏曲大賽之「最佳國人作品演奏獎」等。

近年參與各類型演出形式,2024 年起加入富瑜文教基金會,並任教於光仁中學與實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