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石樂集樂壇新秀 2025陳沛雨鋼琴獨奏會

演出曲目:

J. S. Bach: English Suite No. 3 in g minor, BWV 808
巴赫:《第三號 g 小調英國組曲》作品808

I. Prelud  前奏曲
II. Allemande  阿勒曼舞曲
III. Courante  庫朗舞曲
IV. Sarabande  薩拉邦舞曲 
V. Gavotte I   嘉禾舞曲一   
VI. Gavotte II   嘉禾舞曲二
VII. Gigue 吉格舞曲

W. A. Mozart: Piano Sonata in F Major, K.332
莫札特:《F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332

I. Allegro 快板
II. Adagio  慢板
III. Allegro assai 極快地快板

 –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

R. Schumann: Carnaval, Op.9
舒曼:《狂歡節》作品9

I. Préambule 前奏曲
II. Pierrot 皮埃羅
III. Arlequin 阿爾列金
IV. Valse noble 高貴的圓舞曲
V. Eusebius 約瑟比烏斯
VI. Florestan 弗羅斯坦
VII. Coquette 妖豔女子
VIII. Replique 回應
– Sphinxs 字謎 –
IX. Papillons 蝴蝶
X. A.S.C.H.  S.C.H.A. (Lettres Dansantes) 字母舞曲
X I. Chiarina 齊婭琳娜
X II. Chopin 蕭邦
X III. Estrella 艾絲翠拉
X IV. Reconnaissance 相認
X V. Pantalon et Colombine 潘塔隆 和 哥倫拜恩
X VI. Valse allemande – Paganini 阿勒曼圓舞曲 – 帕格尼尼
X VII. Aveu 懺悔
X VIII. Promenade 散步
X IX. Pause 間奏曲
X X. Marche des “Davidsbündler” contre les Philistins  大衛同盟進行曲

演出者簡介:
鋼琴/陳沛雨

身為跨足鋼琴獨奏,室內樂,聲樂伴奏,歌劇伴奏與芭蕾伴奏的鋼琴家,台灣青年音樂家陳沛雨致力於多方領域的合作,並熱於探索鋼琴的可能性。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學士,現就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雅各布斯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Jacobs School of Music, Master of Music in Piano Performance),鑽精鋼琴演奏。曾師事於顏君如、蔡佳憓、Sofya Gulyak 等教授,現隨鋼琴家Emile Naoumoff習琴。

學習路程橫跨西樂與國樂,曾以琵琶獨奏榮獲各比賽獎項,並以琵琶主修保送雙十國中音樂班、中區聯招國樂組榜首考取台中二中音樂班,積極參與國西樂展演與賽事。就學期間發掘對於鋼琴表演之熱愛,於就讀台中二中音樂班期間轉主修為鋼琴,並考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師範大學等多校音樂系。

陳沛雨以考取北藝大鋼琴組碩士班榜首之姿畢業,比賽佳績包含2020年 獲選北藝大《關渡新聲》比賽獨奏及室內樂組優勝,並參與優勝者音樂會演出。2020年 榮獲第三屆泰聲樂府國際鋼琴重奏比賽 雙鋼琴組第二名,並受邀參與優勝者音樂會。2021年 獲選北藝大秋冬系列音樂會《藝綻琴聲》,於北藝大音樂廳演奏雙鋼琴曲目Rachmaninoff Suite No.2, Op.17。2021年 榮獲臺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個人鋼琴獨奏組A組北區第一名。2022年 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個人鋼琴獨奏A組第四名、2022年 獲得北藝大《關渡新聲》比賽最佳伴奏獎、 2022年 再度獲選北藝大秋冬系列音樂會《喜悅琴聲》,於北藝大音樂廳演奏雙鋼琴曲目Brahms Sonata for two pianos, Op.34b、榮獲111年河合之友音樂獎學金。2023年 以鋼琴組榜首之姿錄取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並同時錄取多所美國音樂院校鋼琴演奏碩士,同年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

喜愛室內樂,鋼琴合作、雙鋼琴、等不同形式之演出,積極參與展演賽事,曾擔任北藝大合唱團、管樂團、歌劇班、聲樂音樂會之鋼琴合作以及臺北藝穗節中文原創音樂劇之鋼琴合作,熱愛聲樂音樂和聲樂伴奏,多方參與校內外聲樂音樂會,與男中音合作演出藝術歌曲榮獲北藝大關渡新聲最佳伴奏獎。

延續對音樂的熱愛,赴美就讀印第安納大學雅各布斯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2025 年開始持全額獎學金就讀並任職鋼琴助教(Associate Instructor),在校期間發展對於芭蕾伴奏之熱情,曾為芭蕾課合作鋼琴家,與舞蹈家Sasha Janes, Michael Vernon, Christian Claessens, Sarah Worth.密切合作,為跨足獨奏、室內樂、聲樂伴奏、芭蕾伴奏之鋼琴家。
 

Program Note 曲目解說

J. S. Bach: English Suite in g minor, BWV 808
六組《英國組曲》(BWV 806–811)被認為是巴赫最早的鍵盤組曲,創作於1713至1714年間。
英國組曲的特色在於,每首組曲都以一首前奏曲開場,隨後依循傳統舞曲順序,由阿勒曼舞曲開始。儘管遵循巴洛克時期組曲的基本結構,巴赫仍在其中加入了不同的舞曲,使每一首組曲都具有獨特的性格,例如,《英國組曲》第三號中就包含了兩首性格迥異的嘉禾舞曲。

關於為什麼這些組曲被稱為「英國組曲」,至今仍不太清楚。根據巴赫的第一位傳記作者福克爾(Forkel)的說法,這些作品原本是獻給一位未具名的英國貴族的。也有人認為,「英國組曲」這個名稱,部分是為了向住在倫敦的法國作曲家查爾斯·迪尤帕(Charles Dieupart)致敬,並且可能是因為巴赫在創作英國組曲時,參考了迪尤帕的《六首鍵盤組曲》。有趣的是,就像巴赫其餘的鍵盤組曲一樣,儘管它們被命名為「英國組曲」,實際上作品中融合了來自不同國家的風格元素,如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特色,而不僅僅是「英國」風格。某種程度上,這些組曲甚至比所謂的《法國組曲》還更具法國風格。

組曲一直是我喜愛演奏的曲式之一,對我而言,一套組曲能在同一個作品中展開多種不同的性格與情緒。
我有機會在碩士期間學習大鍵琴與古鋼琴,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巴洛克的藝術。我的教授與分享了許多關於巴洛克時期的歷史背景,而這些見解對我影響深遠,促使我重新思考詮釋巴洛克音樂的方式,並將新的觀點融入我的演奏之中。

W. A. Mozart: Piano Sonata in F major, K.332
三首鋼琴奏鳴曲 K. 330–332 可能於 1783 年夏天在維也納或薩爾斯堡創作。這首 F 大調奏鳴曲 K. 332 於隔年在維也納出版,同時出版的還有它的兩首「姊妹」奏鳴曲 K. 330 和 331。

I. Allegro  第一樂章  快板
本奏鳴曲的第一樂章能夠良好地體現莫札特在其作品中融合多種元素的作曲能力。莫札特在第一主題中,即運用了優雅風格(Galant Style)、打獵音型 (hunting motive),對位法(learned counterpoint),與較為激昂的 狂飆運風格(Sturm und Drang),將所學習到的風格展現在他的作曲當中。

 II. Adagio  第二樂章  慢板
第二樂章為抒情歌唱的降B大調小奏鳴曲(sonatina),值得一提的是,樂章的後半部(即前半部的重複)裝飾音部分是由莫札特親自寫下。演奏者在此基礎上也加入了個人的裝飾詮釋,使音樂更具個人風格。

 III. Allegro assai  第三樂章  極快地快板
本樂章為一段富有活力的F大調快板,以6/8拍進行,開頭以飽滿的和弦揭幕,接著右手以快速十六分音符推進,隨後雙手以平行六度呈現和聲。音樂進入抒情段落,右手旋律搭配裝飾音與連奏、斷奏的交替呈現,接著雙手以齊奏的方式進入強奏斷奏段落,進行上行六度模進,並短暫轉調至D小調。發展部以C小調重現主題,經歷多次轉調後,出現新的旋律素材並以數段斷奏和弦推進至屬和弦。再現部保留主題原貌,並在最終以弱收尾,與充滿氣勢的開頭形成鮮明對比。

R. Schumann: Carnaval, Op.9

狂歡節作品 9 是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的鋼琴獨奏作品,寫於1834-1835年,副標題為四音符小場景(Scènes mignonnes sur quatre notes)。它由 21 首短篇組成,描繪了大齋節前夕的狂歡節上戴著面具的狂歡者。舒曼用音樂表達自己、他身邊的朋友,以及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中的人物。他將這部作品獻給了小提琴家卡羅爾·利皮斯基 (Karol Lipiski)。這 21 首曲子由一個重複出現的主題連結在一起。這四個音符是編碼的謎題,且舒曼親自預言「破解我的假面球對你來說將是一場真正的遊戲。」在《狂歡節》的每個小曲中,都會出現兩組音符謎題中的一至兩組。

前兩個字母拼出阿什鎮(Asch, 現捷克共和國)的德語名稱,也就是舒曼當時的未婚妻歐內斯廷·馮·弗里肯的出生地。 這個字母序列也出現在德語單字 “Fasching”(狂歡節)。此外,Asch 在德語中是「Ash」的意思,代表聖灰星期三,即大齋節的第一天。最後,它透露了作曲家的名字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 組曲中的每21首小曲都有一個標題,整部作品是以音樂的形式再現狂歡節期間富有想像力的假面舞會。在第 8 和第 9 部分之間,舒曼加上一行單獨的“樂曲”,名為 Sphinxs,其中包含對上述音樂代碼的描述。

我們能夠從此曲看出舒曼對於身邊人事物的入細膩入微的觀察和有趣的想法,也能夠發現他的幽默和純真。狂歡節 作品9 因為他的曲長相當挑戰且富有性格,至今仍然是鋼琴獨奏曲中使人喜愛且有挑戰性的曲目。v